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小编
更新时间:2022-06-09
点击数: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护理(1001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宣传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五、职业范围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护理伦理,自觉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保护护理对象的隐私。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
3.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减轻痛苦,维护健康。
4.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
5.尊重护理对象的信仰,理解护理对象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念。
6.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催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
2.具有基础护理的理论知识,规范、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
3.具有临床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规范的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4.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解决常见护理问题和安全给药的能力。
5.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
6.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7.具有病室和护理对象管理的基本能力。
8.具有初步开展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能力。
9.具有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并实施护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对传染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急救护理
1.具有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初步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基本能力。
3.具有操作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除颤仪等仪器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社区护理
1.具有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具有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具有对社区常见慢性病和传染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与护理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老年护理
1.具有老年生理、心理、日常生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2.具有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对老年常见病进行防治与护理的基本能力。
3.具有对老年人进行自我保健指导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护理、助产
本科:护理学
八、课程结构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共1008学时)
1、职业生涯规划:36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步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职业道德与法律:36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36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哲学与人生:36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语文:144学时
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6、数学:144学时
了解集合、不等式、各种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立体几何知识的含义及简单应用;掌握函数、数列、立体几何的规律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能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能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能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
7、英语:144学时
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逐步掌握就业和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其中基础知识包括能借助国际音标和拼读规则读新单词,在交流中能做到语音、语调基本达意;掌握2200个左右单词(含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同时学习大约400个左右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能理解语法项目的形式、意义,并能应用于日常交际。用简单句描述事物、熟悉的事件和经历,并表达看法。
8、计算机应用:144学时
了解学生计算机发展、微型机组成、软件定义;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互联网络的使用;能独立使用维护操作系统,能安装、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能连接、使用互联网络;会采用适当的输入方法录入文字;会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版面设计;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录入、统计、分析;会按照要求制作简单的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及准确超链接的演示文稿,会利用网络搜集专业信息、进行网络学习。
9、体育与健康:144学时
提高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综合素质。教育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教育”的意识,掌握运动技能和科学健身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标。
1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6学时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思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公共艺术:36学时
公共艺术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使学生在艺术感知、审美鉴赏、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与传承等艺术核心素养方面获得发展,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2、历史:36学时
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二)专业技能课(共2304学时)
专业核心课(共936学时)
1、解剖学基础::108学时
了解人体胚胎发育概况,熟悉正常人体的组织结构,掌握正常人体的组成、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和位置,能识别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能规范地进行基本实践操作,会运用解剖学基本知识分析、解释临床问题。
2、生理学基础:72学时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掌握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能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各种生理现象,为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奠定理论基础。
3、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36学时
掌握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的相关知识、技巧,并灵活运用到护理工作中。有助于实现培训素质优良、行为规范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4、药物学基础:72学时
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能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能对常见疾病非处方药物进行用药指导和药物咨询,具有对常用药物制剂进行外观检查、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与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初步具备药物应用过程的护理技能。
5、病理学基础:36学时
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解释常见病症的临床病理联系,从而具备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研究病症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组织形态、功能及代谢变化。
6、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6学时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学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培养无菌观念,掌握人体特异免疫力的形成和病症的特异性防治,能分析超敏反应性病症的发生原理和防治原则,熟悉常见感染性病症的发病原因,特点,防治原则。
7、护理学基础:144学时
熟悉护理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应用护理程序指导实践,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方法,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正确书写护理医疗文件能初步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
8、健康评估:72学时
了解心电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影像学检查的应用指征及检查前后的护理,掌握身体状况评估的方法。内容、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能正确进行系统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能熟练进行名种实验标本的采集,能熟练进行心电图操作并识别正常心电图,能综合分析评估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资料并找出护理问题,能正确书写护理病历。
9、内科护理:144学时
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概念,熟悉内科常见病患者的护理问题,掌握内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具有对内科常见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和治疗反应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及处理的能力,能正确书写内科护理记录,能配合医师对内科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能配合医师实施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能运用内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开展健康教育。
10、外科护理:144学时
了解外科有关疾病的概念, 熟悉手术室基本工作内容,熟悉外科常见病的处理原则,熟悉外科常见病的护理问题;掌握外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掌握外科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原则和方法,能配合医师对外科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具有初步管理手术室和配合常见手术的能力,能运用外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及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开展健康教育。
11、妇产科护理:72学时
熟悉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措施,能配合医师对妇产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能配合医师正确地进行妇产科主要护理技术操作,能运用妇产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
12、儿科护理:72学时
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概念,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营养与喂养、计划免疫等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能配合医师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抢救配合,能配合医师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能运用儿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儿童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
专业(技能)方向课(共216学时)
1.急救护理(共72学时)
(1)急救护理技术:36学时
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熟悉院外急救的概念、任务和管理,掌握院外急救及护理,掌握医院急诊科管理,掌握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救治原则及护理能正确实施常用急救护理技术。
(2)重症监护技术:36学时
了解重症监护的护理管理工作,熟悉重症监护护理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掌握重症监护的常用技术及相关知识,能进行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心电图机和除颤仪等仪器的基本操作。
2.社区护理(共72学时)
(1)社区护理:36学时
社区护理: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工作方法,熟悉社区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因素和疾病三级预防策略,掌握不同人群社区保健护理工作要点,掌握慢性病和传染病患者的社区管理和护理要点。
(2)健康教育:36学时
熟悉健康教育传播与传播技巧,掌握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掌握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处方,能初步进行健康咨询。
3.老年护理(共72学时)
(1)老年护理:36学时
熟悉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特征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征,掌握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掌握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安全用药原则,掌握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护理,掌握老年人的临终护理,掌握老年各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
(2)老年保健:36学时
了解老年保健的概念、服务对象的特点,熟悉老年保健的原则、任务和策略,掌握老年人自我保健的措施和行为促进。
4.专业选修课
(1)护理伦理。
(2)传染病护理学。
(3)中医护理。
(4)精神病护理。
(5)护理心理学。
(6)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
(7)其他。
5.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包括教学见习及综合技能训练。教学见习旨在使学生熟悉医院环境及临床、护理工作内容。综合技能训练旨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6.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国家《护士条例》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同时,保证实习岗位与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一致,并覆盖执业准入标准的内容。毕业实习主要安排在教学医院、综合医院等。实习主要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手术室等进行轮转。实习主要内容包括病房的主要设备及使用方法,入院、出院病人的卫生宣教和健康指导,病房及患者的管理,常见病患者的护理,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护理文件的书写及医疗档案的管理等。
十、毕业标准
1.思想品德评价合格;
2.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3.护理操作各项技能与毕业实习综合评定成绩均达标。
十一、教学时间安排
(一)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十二、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按照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的岗位技能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就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达到执业护士资格的要求;课程教学模式要依据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学、问题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见习,使学生熟悉医院环境及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开展技能考核、技能竞赛等,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为课程改革、教与学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应在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原则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教学资源,体现专业特点,保证“教、学、做”三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为实现学生的早临床、多临床,应合理安排课程,调配教师,组织与管理好教学,提高校内实训室课内外的使用效率,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协调合作,完成见习、实习计划。
聘请中级以上职称的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共同保证本标准的实施质量。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十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意吸纳家长、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评价,重视毕业生跟踪评价。
对学生进行职业综合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应涵盖情感态度、职业行为、知识点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和完成任务质量等。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按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进行,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应有技能考核。
毕业实习要进行出科考核,毕业考试科目有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科目。
十四、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配备了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
(一)校内实训室
校内实训具备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实训室。实训室的建设保障了教学、贴近临床、注重人文。
(二)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建立了满足护理专业实习要求,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分为教学见习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两类。
选择教学医院、综合医院为教学见习基地。教学见习基地的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业务范围能满足见习教学项目的要求。
选择教学医院、综合医院及与专业技能方向相关的机构为毕业实习基地,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等能满足毕业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
学校已与41家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书,明确管理职责;学校设置了就业推荐办,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
护理(1001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宣传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五、职业范围
序号 | 对应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专业(技能)方向 |
1 | 护士 | 护士执业资格 | 临床护理 |
2 | 护士、医疗救护员 | 护士执业资格、医疗救护员资格 | 急救护理 |
3 | 护士、护理员 | 护士执业资格 | 社区护理 |
4 | 护士、医疗护理员 | 护士执业资格、养老护理员资格 | 老年护理 |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护理伦理,自觉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保护护理对象的隐私。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
3.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减轻痛苦,维护健康。
4.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
5.尊重护理对象的信仰,理解护理对象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念。
6.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催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
2.具有基础护理的理论知识,规范、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
3.具有临床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规范的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4.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解决常见护理问题和安全给药的能力。
5.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
6.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7.具有病室和护理对象管理的基本能力。
8.具有初步开展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能力。
9.具有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并实施护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对传染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急救护理
1.具有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初步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基本能力。
3.具有操作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除颤仪等仪器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社区护理
1.具有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具有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具有对社区常见慢性病和传染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与护理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老年护理
1.具有老年生理、心理、日常生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2.具有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对老年常见病进行防治与护理的基本能力。
3.具有对老年人进行自我保健指导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护理、助产
本科:护理学
八、课程结构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共1008学时)
1、职业生涯规划:36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步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职业道德与法律:36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36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哲学与人生:36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语文:144学时
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6、数学:144学时
了解集合、不等式、各种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立体几何知识的含义及简单应用;掌握函数、数列、立体几何的规律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能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能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能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
7、英语:144学时
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逐步掌握就业和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其中基础知识包括能借助国际音标和拼读规则读新单词,在交流中能做到语音、语调基本达意;掌握2200个左右单词(含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同时学习大约400个左右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能理解语法项目的形式、意义,并能应用于日常交际。用简单句描述事物、熟悉的事件和经历,并表达看法。
8、计算机应用:144学时
了解学生计算机发展、微型机组成、软件定义;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互联网络的使用;能独立使用维护操作系统,能安装、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能连接、使用互联网络;会采用适当的输入方法录入文字;会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版面设计;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录入、统计、分析;会按照要求制作简单的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及准确超链接的演示文稿,会利用网络搜集专业信息、进行网络学习。
9、体育与健康:144学时
提高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综合素质。教育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教育”的意识,掌握运动技能和科学健身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标。
1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6学时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思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公共艺术:36学时
公共艺术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使学生在艺术感知、审美鉴赏、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与传承等艺术核心素养方面获得发展,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2、历史:36学时
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二)专业技能课(共2304学时)
专业核心课(共936学时)
1、解剖学基础::108学时
了解人体胚胎发育概况,熟悉正常人体的组织结构,掌握正常人体的组成、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和位置,能识别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能规范地进行基本实践操作,会运用解剖学基本知识分析、解释临床问题。
2、生理学基础:72学时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掌握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能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各种生理现象,为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奠定理论基础。
3、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36学时
掌握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的相关知识、技巧,并灵活运用到护理工作中。有助于实现培训素质优良、行为规范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4、药物学基础:72学时
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能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能对常见疾病非处方药物进行用药指导和药物咨询,具有对常用药物制剂进行外观检查、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与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初步具备药物应用过程的护理技能。
5、病理学基础:36学时
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解释常见病症的临床病理联系,从而具备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研究病症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组织形态、功能及代谢变化。
6、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6学时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学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培养无菌观念,掌握人体特异免疫力的形成和病症的特异性防治,能分析超敏反应性病症的发生原理和防治原则,熟悉常见感染性病症的发病原因,特点,防治原则。
7、护理学基础:144学时
熟悉护理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应用护理程序指导实践,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方法,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正确书写护理医疗文件能初步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
8、健康评估:72学时
了解心电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影像学检查的应用指征及检查前后的护理,掌握身体状况评估的方法。内容、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能正确进行系统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能熟练进行名种实验标本的采集,能熟练进行心电图操作并识别正常心电图,能综合分析评估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资料并找出护理问题,能正确书写护理病历。
9、内科护理:144学时
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概念,熟悉内科常见病患者的护理问题,掌握内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具有对内科常见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和治疗反应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及处理的能力,能正确书写内科护理记录,能配合医师对内科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能配合医师实施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能运用内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开展健康教育。
10、外科护理:144学时
了解外科有关疾病的概念, 熟悉手术室基本工作内容,熟悉外科常见病的处理原则,熟悉外科常见病的护理问题;掌握外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掌握外科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原则和方法,能配合医师对外科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具有初步管理手术室和配合常见手术的能力,能运用外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及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开展健康教育。
11、妇产科护理:72学时
熟悉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措施,能配合医师对妇产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能配合医师正确地进行妇产科主要护理技术操作,能运用妇产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
12、儿科护理:72学时
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概念,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营养与喂养、计划免疫等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能配合医师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抢救配合,能配合医师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能运用儿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儿童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
专业(技能)方向课(共216学时)
1.急救护理(共72学时)
(1)急救护理技术:36学时
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熟悉院外急救的概念、任务和管理,掌握院外急救及护理,掌握医院急诊科管理,掌握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救治原则及护理能正确实施常用急救护理技术。
(2)重症监护技术:36学时
了解重症监护的护理管理工作,熟悉重症监护护理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掌握重症监护的常用技术及相关知识,能进行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心电图机和除颤仪等仪器的基本操作。
2.社区护理(共72学时)
(1)社区护理:36学时
社区护理: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工作方法,熟悉社区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因素和疾病三级预防策略,掌握不同人群社区保健护理工作要点,掌握慢性病和传染病患者的社区管理和护理要点。
(2)健康教育:36学时
熟悉健康教育传播与传播技巧,掌握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掌握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处方,能初步进行健康咨询。
3.老年护理(共72学时)
(1)老年护理:36学时
熟悉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特征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征,掌握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掌握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安全用药原则,掌握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护理,掌握老年人的临终护理,掌握老年各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
(2)老年保健:36学时
了解老年保健的概念、服务对象的特点,熟悉老年保健的原则、任务和策略,掌握老年人自我保健的措施和行为促进。
4.专业选修课
(1)护理伦理。
(2)传染病护理学。
(3)中医护理。
(4)精神病护理。
(5)护理心理学。
(6)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
(7)其他。
5.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包括教学见习及综合技能训练。教学见习旨在使学生熟悉医院环境及临床、护理工作内容。综合技能训练旨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6.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国家《护士条例》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同时,保证实习岗位与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一致,并覆盖执业准入标准的内容。毕业实习主要安排在教学医院、综合医院等。实习主要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手术室等进行轮转。实习主要内容包括病房的主要设备及使用方法,入院、出院病人的卫生宣教和健康指导,病房及患者的管理,常见病患者的护理,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护理文件的书写及医疗档案的管理等。
十、毕业标准
1.思想品德评价合格;
2.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3.护理操作各项技能与毕业实习综合评定成绩均达标。
十一、教学时间安排
(一)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期 | |||||||
1 | 2 | 3 | 4 | 5 | 6 | |||||
公 共 基 础 课 | 职业生涯规划 | 36 | 2 |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36 | 2 |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36 | 2 | ||||||||
哲学与人生 | 36 | 2 | ||||||||
语文 | 144 | 2 | 2 | 2 | 2 | |||||
数学 | 144 | 2 | 2 | 2 | 2 | |||||
英语 | 144 | 2 | 2 | 2 | 2 | |||||
化学 | 36 | 2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144 | 4 | 4 | |||||||
体育与健康 | 144 | 2 | 2 | 2 | 2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36 | 2 | ||||||||
公共艺术 | 36 | 2 | ||||||||
历史 | 36 | 2 | ||||||||
小计 | 1008 | 18 | 14 | 12 | 12 | |||||
专 业 技 能 课 | 专 业 核 心 课 | 解剖学基础 | 108 | 6 | ||||||
生理学基础 | 72 | 4 |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 36 | 2 | ||||||||
药物学基础 | 72 | 4 | ||||||||
病理学基础 | 36 | 2 | ||||||||
病原生物与免疫 | 36 | 2 | ||||||||
护理学基础 | 144 | 4 | 4 | |||||||
健康评估 | 72 | 4 | ||||||||
内科护理 | 144 | 4 | 4 | |||||||
外科护理 | 144 | 4 | 4 | |||||||
妇产科护理 | 72 | 4 | ||||||||
儿科护理 | 72 | 4 | ||||||||
小计 | 1008 | 12 | 16 | 12 | 16 | |||||
专 业 技 能 方 向 课 | 急救护 理方向 | 急救护理技术 | 36 | 2 | ||||||
重症监护室技术 | 36 | 2 | ||||||||
小计 | 72 | 4 | ||||||||
社区护 理方向 | 社区护理 | 36 | 2 | |||||||
健康教育 | ||||||||||
小计 | 36 | 2 | ||||||||
老年护 理方向 | 老年护理 | 36 | 2 | |||||||
老年保健 | ||||||||||
小计 | 36 | 2 | ||||||||
综合实训 | 72 | 4 | ||||||||
毕业实习 | 临床实习 | 1080 | 540 | 540 | ||||||
合计 | 3312 |
十二、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按照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的岗位技能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就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达到执业护士资格的要求;课程教学模式要依据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学、问题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见习,使学生熟悉医院环境及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开展技能考核、技能竞赛等,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为课程改革、教与学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应在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原则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教学资源,体现专业特点,保证“教、学、做”三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为实现学生的早临床、多临床,应合理安排课程,调配教师,组织与管理好教学,提高校内实训室课内外的使用效率,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协调合作,完成见习、实习计划。
聘请中级以上职称的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共同保证本标准的实施质量。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十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意吸纳家长、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评价,重视毕业生跟踪评价。
对学生进行职业综合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应涵盖情感态度、职业行为、知识点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和完成任务质量等。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按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进行,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应有技能考核。
毕业实习要进行出科考核,毕业考试科目有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科目。
十四、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配备了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
(一)校内实训室
校内实训具备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实训室。实训室的建设保障了教学、贴近临床、注重人文。
(二)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建立了满足护理专业实习要求,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分为教学见习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两类。
选择教学医院、综合医院为教学见习基地。教学见习基地的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业务范围能满足见习教学项目的要求。
选择教学医院、综合医院及与专业技能方向相关的机构为毕业实习基地,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等能满足毕业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
学校已与41家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书,明确管理职责;学校设置了就业推荐办,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